首页> 新闻资讯> 活动创意资讯>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
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

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


2018WAIC 9月17日,备受各界关注的WAIC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揭开神秘面纱。从9月17-19日的三天时间里,上海徐汇滨江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。 上海将向全球人工智能界发出邀约,集结人工智能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有识之士,其中就有阿里巴巴董事主席马云,近期大力研发无人汽车与人工智能的百度CEO李彦宏,英伟达首席科学家&副总裁比尔·戴利(Bill Dally)等。 本次大会以“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”为主题,围绕产业趋势和热点问题进行高端对话,共同探讨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愿景。以“国际化、高端化、专业化、市场化”为特色,将集聚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和企业家,以及相关政_府的领导人,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前沿、产业趋势和热点问题发表演讲和进行高端对话,打造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合作交流平台。最权威的观点和共识将在此发声,最前沿的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应用、新理念将在此得到集中展示,为应对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、创造人类美好生活汇聚“中国方案”和“世界智慧”。 人工智能的“入口” 在徐汇滨江,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主会场,观众可以在应用展馆内体验到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科技成果。大会主会场入口处的一组虚拟交互影像装置已经成为拍照打卡地,吸引了现场许多人前来互动摄影。 此次上海音乐学院收到西岸集团的委托,带领数媒学院师生以及分号C团队,为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制作命题为《进化》(EVOLUTION)的交互式艺术长廊,作为主会场入口装置。 这组虚拟交互影像装置作品,由上音数字媒体艺术学院代晓蓉教授带领团队设计制作。近年来,上海音乐学院积极拓展科技与艺术结合领域的研究实践。今年,由党委书记、院长林在勇挂帅的科研项目《沉浸式虚拟现实跨媒体展演工程系统开发》拿到了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支持。此次《进化》作品正是该项目的实践成果。同时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“入口”,为每一位从世界各地前来参加大会的贵宾营造科技感与仪式感。 创作的困难与突破 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会场的“门脸”,虚拟交互影像装置“进化”也是从国内外众多优秀的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的。 项目总设计、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负责人代晓蓉教授介绍,主创团队从入场搭建调试到最终呈现总共只有短短一周时间,但前期策划与现场技术调试却颇费心思。第一个难点就是如何让人在如此长的显示屏中可以持续不断地出现。设计团队尝试了很多种办法,最后采用了一种相对复杂但最出效果的方法:屏幕上方安放17个传感器,不间断地实时捕捉人的动作,把它们串联起来。 作品“进化”由总长61米、高2米的高清LED墙面,20台工作站,17台Kinect传感器组合而成,通过虚拟交互的系统设计,实现参观者与影像的实时互动。要在五天内落地完成如此之长的互动装置,以及涵盖两种视觉效果,对创作团队来说可是不小的挑战,为了营造出连贯流畅的用户体验和自然的长廊外观,需要进行繁复的摄像头传感器矫正与图像的拼接工作。 人的形象通过红外摄像头捕捉观众的形象与动作,利用计算机程序实时处_理进行艺术化变形,投射为镜像,在LED屏幕里显示出由块面形式逐步到线性,最后形成粒子,形成星辰。观众的移_动会扰动这些“点”,形成大数据的“云”。在各个程序之间进行通信与图像传输融合,你将化身数据算法在这条由自身生成的数字长廊间行走。实时流动、不断幻化的镜像不仅代表了科技发展的境遇,也是人类梦想进程的哲思。 解构与重构 从相对的具象到化作线性链接到化作星辰消散,是一个从面到线到点的过程,从1到0的进化。人类将智慧解构,赋能于人工计算机重构。 在营造科技未来视觉风格的同时,画面始终稳定在一种安静宏伟的氛围,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前瞻稳重的气质相辅相成。当观众沿着长廊一路走过,看着自己的虚拟算法人形随着走动不断变化,在长廊终点最终化为数据世界的点云,人类将智慧解构,赋能于人工计算机重构,在走进会场的一刻完成这一仪式。 主创团队 总监制: 林在勇 总设计:代晓蓉 项目总监: 鲁轶 背景视觉设计:荆盼文 音乐设计:张天翼 技术支持:董天晟 统筹:邵昊旻 制_作助理:丁钰超 胡伊健 马_凯文 梅满 徐一平 张开云 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学院 D-XR 工作室 ; C (分号C):生成视觉设计/交互设计/传感器通信/融合 Nencol(新媒体交互声音设计师):宣传视频BGM配乐 Wechat @N111en Special thanks:KOLMO | 兽炭 (宣传视觉呈现) 张涛(双雨视听):LED设备与技术支持

本文由注册用户编辑发布,其观点不代表会掌柜立场。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